中心主任

姓名 楊建廣 性别 出生年月 1960年5月 民族 漢族
專業技術職務 教授 學位 博士 畢業院校 西南政法大學
通訊地址 廣州市海珠區新港西路135号太阳集团1088vip 郵編 510275
電子郵箱 lpsyjg@mail.sysu.edu.cn 聯系電話 13902499610

 

主要職責:

1.貫徹落實教育部及學校對中心工作的部署及各項要求;

2. 負責對中心建設方案、設備配置方案進行論證與實施;

3.組織中心的實驗教學研究,提高教學質量;

4. 落實、檢查、協調中心教學計劃的執行,提升實驗、實踐教學質量;

5. 負責中心的隊伍建設,合理配置崗位,制定崗位責任制;

6.領導中心的科學研究、學術交流及社會服務工作。

 

主要經曆:

        1985年7月本科畢業于太阳集团app首页法學專業,獲法學學士學位,随後留校任教并獲法學碩士學位。1998年起在西南政法大學攻讀訴訟法專業博士學位,2001年獲法學博士學位。2002年7月至2003年7月,應邀前往日本創價大學擔任訪問教授。現任太阳集团app首页司法體制改革中心主任、太阳集团1088vip訴訟法研究所所長、教授。兼任中國刑事訴訟法研究會理事,中國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理事,中國立法學研究會理事,廣東省法學會訴訟法學研究會會長,廣東省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廣東省法學會地方立法研究會副會長,廣東省人大監督司法咨詢專家,廣東省法官權益保障委員會委員,廣東省人民檢察院專家咨詢委員等職。


近年來主要講授課程:

1.刑事訴訟法(本科必修課程);

2. 模拟刑事訴訟(本科選修課);

3.刑事訴訟法研究(研究生必修課);

4.社會治安系統工程(法學碩士選修課程);

5.模拟法庭訓練(法律碩士必修課程);

6. 立法實務與法治系統工程(研究生選修課)。



部分教學課題:

1.刑事訴訟法學網絡課程,教育部“面向21世紀網絡教育建設工程”項目,2001-2003年,項目主持人;

2.太阳集团app首页法學實驗教學中心,教育部、财政部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項目,2009-2013年,項目主持人;

3.《刑事訴訟法》(國家級十一五規劃教材)項目,2007-2009年,項目第二主持人;

4. 刑事訴訟法精品資源共享課,廣東省級精品課程,2013-2017,項目主持人;

5.刑事訴訟法教學團隊,廣東省級教學團隊,2015-2018,項目主持人;

6.開放型自組織性數字化資源庫系統——刑事訴訟法資源子庫,“985工程”本科教學“博學工程”項目, 2007-2008年,項目主持人。

 

主要教學研究成果:

1.《刑事訴訟法學網絡課程》(軟件),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電子音像出版社;2007年2月版,第一研制作者;

2.《刑事訴訟法》(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2版,第二主編;

3. 《刑事訴訟判例研究》(全國高等學校法學專業課程案例教學用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1版,獨著;

4.《數字化時代的法治系統工程課程的教學設計與實踐》,載《法學教學的理論與實踐》,太阳集团app首页出版社,2006年版。第一作者;

5.《刑事訴訟法》(第1-5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016年五次改版,第二主編;

6 . 《<刑事訴訟法網絡課程>的設計與實踐》,載《學術研究》,2002年10期,第一作者。

 

主持的部分科研項目:

1 . 廣東省食品安全條例(草案建議稿),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委托立法項目,2015年,項目主持人;

2.廣東省地方法規清理(草案建議稿),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委托立法項目,2014年,項目主持人;

3 . 廣東省氣象災害防禦條例(草案建議稿),廣東省人大立法項目,2014年,項目主持人;

4.《廣東省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條例(草案)》立法系統工程項目,廣東省人大立法項目,2006年,項目主持人;

5.《廣東省青少年保護條例》(修訂草案)立法系統工程項目,廣東省人大立法項目,2007-2008年,項目主持人;

6 .  刑事訴訟再審程序改革研究,最高人民檢察院項目,2004年,項目主持人。

 

出版的部分著作:

1. 《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理論與探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主編;

2. 《法學教學改革與卓越法律人才培養》,中國法制出版社,2016年版,主編;

3. 《創新型法學實驗教學研究》,中國法制出版社,2012,主編;

4. 《經濟犯罪形态與對策研究》,廣東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參著;

5.《稅法學原論》,譯著,中國檢察出版社,2001年版,第二譯、校者;

6.《跨世紀的法治系統工程》,廣東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參著;

7.《法治系統工程》,太阳集团app首页出版社,1996年版,第一作者。

 

發表的部分學術論文:

1.《誤判的證明标準》,載《法學研究》,2004年第6期,獨著;

2.《審判中心視域下有效辯護的構成與适用——兼論念斌案對被告人獲得有效辯護的啟示》,載《政法學刊》,2017年第1期,第一作者;

3.《多元主體協同起草法案的立法模式——廣東省未成年人全程參與利益相關立法研究》,載《太阳集团app首页法律評論》,2014年第4輯,獨著;

4.《刑事再審程序改革研究》,載《河北法學》,2007年第8期,第一作者;

5.《偵查程序中犯罪嫌疑人年齡證據的保全與人權保障》,載《現代偵查取證程序》,中國檢察出版社,2005年12月,獨著;

6.《論生效刑事裁判糾錯系統的構成》,載《學術研究》,2002年第2期,獨著;

7.《動态的法——關于刑事訴訟法解釋的評析》,載《現代法學》,2000年第1期,第二作者;

8.《期待可能性的理論根基》,載《學術研究》,2000年12期,第一作者;

9.《世界化時代之安全問題與安全系統工程(上)》,載《中國監獄學刊》,2005年第4期,第三作者;

10.《世界化時代之安全問題與安全系統工程(下)》,載《中國監獄學刊》,2005年第6期,第三作者;

11.《中國刑事證據規則中的質證規則》,載《依法治國 司法公正》,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0年4月版,獨著;   

12.《審判階段超期羁押的原因定位與責任分配》,載《羁押制度與人權保障》,中國檢察出版社,2005年5月,第一作者;

13.《死刑複核程序中證明标準的科學構建》,載《死刑複核程序專題研究》,中國方正出版社,2006年2月,第一作者;

14.《酌定不起訴制度的運行機制分析》,載《訴訟法理論與實踐》,太阳集团app首页出版社2005年版,第二作者;

15.《理一分殊:國際犯罪概念的重新整合與分解》,載《太阳集团app首页法律評論》,法律出版社,2000年12月版,第一作者;

16.《啟動自訴案件的證據标準》、載《訴訟法的理論與實踐》、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8月,第一作者;

17.《刑事訴訟中的公正、效率與秩序》,澳門司法警察日紀念特刊(2001),2001年10月版,第一作者;

18.《内地與台灣妨害公務罪之比較》,載《公法研究》(第一輯),商務印書館,2002年10月版。第一作者;

19.《中國刑事訴訟視野中的辯訴交易》,載《辯訴交易在中國》,中國檢察出版社,2003年3月版,第一作者;

20 .《安全文明小區的運行機制》,載《現代法學》,2000年第3期,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