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況

謝曉堯,男,1966年6月,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學曆

1984-1988年 法學學士(太阳集团app首页)
1988-1991年 法學碩士(太阳集团app首页)
2002-2005年 管理學博士(太阳集团app首页,在職攻讀) 

 

研究領域

 知識産權和競争法

 

講授課程

《知識産權法》、《知識産權法前沿》、《商标法和反不正當競争法》。

 

代表性著作

1.《競争秩序的道德解讀——反不正當競争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2.《在經驗與制度之間——不正當競争司法案例類型化研究》,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3.《知識産權法》(21世紀法學規劃教材,劉春田主編),參編,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4.《法經濟學》(21世紀經濟學系列教材,魏建、周林彬主編),參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主要學術論文

41. 直覺在商标案件中的運用,(與黃炜傑合作),《廣東社會科學》2014年第3期。
40. 技術合同的興起與退隐——一個知識産權現象的地方性知識,(與曾鳳辰合作),《知識産權》2014年第3期,《民商法學》2014年第7期轉載。
39. 論商标侵權案件中的損害賠償水平,(與段芸蕾合作),《政法學刊》2014年第2期。
38. 用數字說話:商标主觀認知的科學度量,《暨南學報》2013年第10期,《法學文摘》2014年第2期轉載。
37. 商标混淆的科學測度——調查實驗方法在司法中運用,(與陳賢凱合作),《太阳集团app首页學報》2013年第5期。
36. 廣告語:短句中的法律複雜性,(與段芸蕾合作),《知識産權》,2012年12期;《經濟法學、勞動法學》,2013年第4期轉載。
35. 讀書:文本及方法,《太阳集团app首页法律評論》第10卷第2輯,法律出版社2012年12月。
34. 權利何以通約——華蓋公司作品維權的标本意義,(與林良倩合作),《學術研究》,2012年第8期。
33. 植入式廣告的法律思考,(與段芸蕾合作),《社會科學研究》,2011年第6期;《光明日報》,2011年12月20日第16版轉載。
32. 海帶配額案評析,(與陳賢凱、段芸蕾、林良倩等),《法治論壇》2011年第3輯,中國法制出版社2011年9月。
31. 維權代理的市場邏輯——李智勇反盜版的樣本意義,(與陳賢凱合作),《社會科學戰線》2011年第4期。
30. 裁判文書的“精益”追求,《法治論壇》2011年第1輯,中國法制出版社2011年3月。
29.  “競争關系”的邏輯與經驗,《民商法司法适用新論:經驗與學術》,法律出版社2011年。
28. 知識的産權革命——知識産權立法的“中國奇迹”,(與陳賢凱合作),《法學評論》2010年第3期;《民商法學》,2010年第8期轉載。
27. 馳名商标司法案例類型化研究——兼評最高人民法院法釋【2009】3号文,(與陳斯合作),《太阳集团app首页法律評論》第8卷第1輯,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26. 區域一體化的制度基石,《學術研究》,2009年第8期。
25. 論商譽——一個“關系利益”的契約分析,《中國知識産權評論》(第三卷),商務印書館2008年。
24.“中國名牌”:一個商譽文本的契約反思,《洪範評論》(第8輯)(吳敬琏、江平主編),中國法制出版社,2007年。
23.“經營者”的秘思與玄想——以反不正當競争法及其司法案例為文本,《月旦财政法雜志》2007年第6期。
22.也論知識産權的沖突與協調——一個外部性的視角,(與淩祈漫合作),《思想戰線》,2007年第2期。
21.論反不正當競争法對知識産權法的保護,《太阳集团app首页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3期。
20.中外合資企業共同經營之檢視,(與鄧伯濤合作),《學術研究》,2006年第2期。
19.商品化權:人格符号的利益擴張與衡平,《法商研究》,2005年第3期。
18.一般條款在司法中的運用,(與陳斯合作),《判解研究》(王利明主編),2005年第3輯。
17.論一般條款的确定性,(與吳思罕合作),《法學評論》,2004年第3期。
16.懲罰性賠償:一個激勵的觀點,《學術研究》,2004年第6期,《民商法學》2004年11期轉載;收錄《想象法學:曆史與今天》法律出版社,2005。
15.政府幹預與壓制型立法,《廣東社會科學》,2004年第2期
14.消費者:人的法律形塑與制度價值,中國法學》,2003年第3期;“Consumer: The legal Imager of Man”,China Legal Science, 2004;收錄《法學精粹》,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版;收錄《想象法學:曆史與今天》法律出版社,2005。
13.欺詐:一個競争法的理論诠釋,《現代法學》,2003年第2期,《經濟法學、勞動法學》2003年第8期轉載。
12.WTO透明度:固有價值和保障機制,《法學》,2003年第1期。
11.審理商業秘密案件的切入點,(與肖文合作),《人民司法》2003年第12期。
10.商業秘密财産權屬性研究,《當代經濟法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1月。
9.商業秘密的道德維度,《法律科學》,2002第3期;《經濟法學、勞動法學》2002年第8期轉載;收錄《想象法學:曆史與今天》法律出版社,2005。
8.經濟法學:理論進路的反思與轉向,(與黎學玲合作),《太阳集团app首页學報》2002年第4期;《經濟法學、勞動法學》2002年第11期轉載;收錄《當代經濟法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
7.論反不正當競争法與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關系,《廣東社會科學》2002年第5期。
6.商業秘密保護的國際最低保護标準,《國際貿易問題》2002年第5期。
5.論商譽,《武漢大學學報》2001年第5期;《民商法學》2001年12期轉載。
4.論商業诋毀,《太阳集团app首页學報》2001年第5期;《經濟法學、勞動法學》2002年第3期轉載。
3.格式條款的法經濟學分析,《學術研究》,2001年第8期;收錄《中國法經濟學研究(1983-20020》(經濟科學出版社2010年版)。
2.對西方競争法的初步評述,《法學評論》,2001年第6期。
1.論識别性标識的競争法保護,《法學評論》,2000年第3期;《經濟法學、勞動法學》2000年第9期轉載。

 

獲獎

1.消費者:人的法律形塑與制度價值,廣東省人民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05年);

2.競争秩序的道德解讀——反不正當競争法研究,廣東省人民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007年);

3.“老字号”商業标識和商譽的保護:對廣州市老字号的一個調查,國家知識産權局第六屆全國知識産權優秀調研報告暨優秀軟科學研究成果三等獎獎(2009年);

4.在經驗與制度之間:不正當競争司法案例類型化研究,廣東省人民政府2010-2011年度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13年)。

 

主持的主要科研項目

剽竊的治理:在學術倫理與法律規則之間(司法部,2013);

案例引證在司法運用中的理論與實踐(某人民法院,2013);

品牌建設中的法律規則與道德底線(2013年度,某企業);

用數字說話——法律實驗方法在商标訴訟中的運用(教育部,2012);

品牌建設中的法律規則與道德底線(2012年度,某企業);

案例類型與調解模式的選擇與運用研究(某人民法院,2012);

法律實驗方法在商标司法中的應用研究(廣東省社科項目,2012);

品牌建設中的法律規則與道德底線(2011年度,某企業);

知識産權司法案例類型化研究(廣東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創新團隊項目,2009);

特許經營中的知識産權問題——以廣州市為調查對象(廣東省知識産權局);

學位論文知識産權研究(廣東省知識産權局);

不正當競争行為損害知識産權法律研究(某工商局);

關于零供行業不正當競争行為法律研究(某工商局);

反不正當競争法司法判例研究(深圳商标協會);

馳名商标的司法保護(某中級人民法院);

“老字号”知識産權的開發與保護——基于廣州市的實證研究(廣東社科項目,2006)。

 

聯系方式

通信地址:太阳集团1088vip
郵政編碼:510275
E-Mail:lpsxxy@mail.sysu.edu.cn